信息來源:新華網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comments/2019-10/28/c_1125160071.htm
【人物】“索道醫生”鄧前堆
【故事】鄧前堆是云南省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的鄉村醫生,走山路、攀山崖、過溜索,他曾依靠一副溜梆橫跨怒江,冒著生命危險來往于索道兩岸村寨,為群眾出診治病解憂,一干便是29年。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拼,鄧前堆說:“能提高村民的健康狀況,再苦再累也值!”從醫36年,鄧前堆始終在村里做醫生,用堅守護衛百姓健康,以實際行動踐行一位鄉村醫生的理想與信念,被人們親切地稱為“索道醫生”。
【點評】
怒江行且不易,跨江行醫則更難。29年來,鄧前堆溜索渡江,走過60萬公里的山路,為患病村民送去健康、送去希望。
長期以來,行醫環境雖差一些,但作為一名醫生,他始終把群眾的健康放在第一位,堅持救死扶傷。一次,為了不耽誤治病時機,他直線翻越陡峭的拉娃達山,用兩小時走完平時要走四小時的山路;還有一次,他連夜翻山出診,說“傷員的病情等不得”,把危險置之度外。這樣的時刻還有很多,鄧前堆從未喊過苦和累,因為他牢記“服務鄉親,奉獻家鄉”的誓言。只要鄉親們需要,自己愿意為鄉親們服務一輩子,這是作為醫者的承諾,也是醫者赤忱的初心。
時代在發展,條件在改善,鄧前堆的那份初心始終未變。如今,怒江“索改橋”,出診行醫更加方便,“最遠的老娃底小組,以前單程要5個小時,通了公路只要四五十分鐘”。即便如此,他仍保持著一個習慣,就是隨身攜帶藥箱,生怕錯過途中的病人。為病人解除疾痛、延續生命,是他穿上“白大褂”的責任與使命,也讓他贏得百姓的信賴。一位老人說,“‘阿鄧’在村里,一叫他就來,他來我就心安。”現在,鄧前堆在為配備村衛生室的設備而忙碌,為改善鄉村醫生的待遇而奔走,更加充實了。
時間砥礪信仰,歲月見證初心。這份初心,是鄧前堆“隨時準備出發”的奉獻,是“鐵人”王進喜“寧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干勁,是楊善洲“只要生命不結束,服務人民不停止”的諾言,也是杜富國危急關頭喊出的“你退后,讓我來”。他們都是奮斗者,也是堅守者,他們以自己的選擇與堅守,深刻詮釋了“偉大出自平凡,平凡造就偉大”的內涵。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、不懈的奮斗精神,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,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,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。每一個普通人向著目標邁出前行的腳步,匯成的將是國家和民族鏗鏘前進的步伐。 (楊文明)
編輯:胡菊